千年羊城,白云山麓,珠江之濱,矗立著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府的翹楚——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是首批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廣東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也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中醫藥高校。現有大學城、三元里兩個校區,占地1205畝,教職工13599人,其中校本部1339人,附屬醫院12260人。現擁有以中國工程院劉良院士、國醫大師周岱翰、林毅,國際知名青蒿抗瘧專家李國橋教授以及岐黃學者、國家杰青、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等在內的一批著名學者教授。
學校中醫學學科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也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現有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學科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9個。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生物與生物化學、農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其中“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行列,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學校設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包含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實力全國同行第一,擁有包括廣東省中醫院在內的4所直屬附屬醫院,有8所校政合作醫院、276家校外實踐基地。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致力于打造“宜學、宜教、宜居、宜樂”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教學、生活、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配套齊全。通過實施“杏林學者計劃”已匯聚一大批海內外優秀人才,為學校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為進一步助推學校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現誠邀海內外英才加盟,我校將為您的事業發展提供廣闊天地。
科研設施及平臺完善,擁有中醫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醫證候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國家級科研平臺9個,擁有“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嶺南中藥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53個。近年全力打造完善科研創新平臺,配備了空間定位組學系(Bruker/timsTOF fleX)、超快速原子力顯微鏡(Bruker/NanoWizard ULTRA Speed)、超分辨動態單分子熒光光鑷系統(LUMICKS/C-Trap)、高通量GPCR及離子通道分析系統(MD/FLIPR Penta)、微血管超顯微成像系統(OPTOPROBE/Micro-VCC)等大型高端儀器設備,實驗設施與辦公環境均達到或超過歐美同級別水平。
醫學(含中醫學)、藥學(含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針灸康復學、基礎醫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護理學、經濟與管理類、外語類等與我校開設專業相關的專業。
全職引進杏林學者分五個層次:
人才層次 |
年齡要求 |
學歷學位要求 |
基本條件 |
第一層次 |
無 |
無 |
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國醫大師及相當層次學者。 |
第二層次 |
≤50 |
無 |
在本學科領域獲得標桿性學術成就,具有相當學術造詣、學術影響力及培養青年拔尖人才的能力,具有相當學術水平人才。 |
第三層次 |
≤45 |
無 |
在本學科領域取得標志性學術成果,具有較高學術聲譽及學術影響力,可帶領或組建學科優秀團隊,具有相當學術水平人才。 |
第四層次 |
自然學科類A崗≤40、B崗≤38; 人文社科類A崗≤42、B崗≤40 |
具有境內外知名高校博士學位 |
A崗:在本學科領域取得突出學術成果,可帶領或組建學科優秀團隊,具有相當學術水平人才。 B崗:在本學科領域取得優秀學術成果,具有明顯發展潛力,可深度融合至學校現有團隊;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研究性論文、主持國家級或省級課題,或具有相當學術水平人才。 |
第五層次 |
自然學科類A崗≤35,人文社科類≤38 |
具有境內外知名高校博士學位 |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研究性論文、主持國家級或省級課題,或具有相當學術水平人才。 |
具體條件按《廣州中醫藥大學“杏林學者”崗位計劃暫行辦法(2024年修訂)》執行。
柔性引進講座教授根據其工作時長、工作任務及其他條件分為A/B/C崗,享受相應不同待遇。柔性引進講座教授應為學術造詣高,在本學科領域內有較大影響,取得公認的較大成就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能與我校開展實質性合作,關心學校發展,熱心為學校服務。具體條件按《廣州中醫藥大學杏林講座教授聘任試行辦法(2024年修訂)》執行。
學校按照“一人一議”的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根據具體情況提供全方位、多樣化、個性化待遇及配套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待遇及相關安家補貼、配套充足的科研啟動經費、協助組建所需研究團隊、提供良好辦公環境和實驗空間、共享共用學校先進科研平臺及設備、職稱評聘及研究生導師資格等校內政策予以支持、協助解決廣州落戶、子女入學等問題。
符合條件且有意向者請將《廣州中醫藥大學杏林學者自薦表》及相關佐證材料(見附件)發至意向單位聯系郵箱,并抄送至人才工作科郵箱,郵件標題注明:應聘某某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網【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學校及有關單位將在第一時間回應,跟進后續申請事宜。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須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簽訂工作合同或者聘用意向書。
序號 |
學院/單位 |
招聘學科或專業 |
聯系方式 |
1 |
基礎醫學院 |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基礎醫學、生物學、臨床醫學、藥學、藥理學 、中醫醫史文獻、中醫診斷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張老師 020-39358020 010371@gzucm.edu.cn |
2 |
中藥學院 |
中藥學、藥學 |
韓老師 020-39358253 hcy@gzucm.edu.cn |
3 |
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 |
中醫學、針灸推拿學、神經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康復醫學、循證醫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
強老師 020-39358304 021160@gzucm.edu.cn |
4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助產學 |
任老師 020-39358034 010411@gzucm.edu.cn |
5 |
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
公共管理、心理學、中醫學 |
林老師 020-39358380 010418@gzucm.edu.cn |
6 |
醫學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 |
王老師 020-39358152 021263@gzucm.edu.cn |
7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技術哲學 |
龍老師 020-39358057 010705@gzucm.edu.cn |
8 |
體育健康學院 |
體育學、運動醫學、中醫學 |
謝老師 020-39358125 010706@gzucm.edu.cn |
9 |
外國語學院 |
外國語言文學、翻譯 |
黃老師 020-39358359 yileihuang@gzucm.edu.cn |
10 |
國學院 |
中醫醫史文獻、中國哲學、中國古代史、藝術學、音樂學、美術學、戲劇戲曲學、舞蹈學等相關專業 |
孔老師 020-39358806 gzhkxh@gzucm.edu.cn |
11 |
科技創新中心 |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基礎醫學、生物學、藥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 |
季老師 020-36585479 jixs@gzucm.edu.cn |
12 |
青蒿研究中心 |
中醫學、中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劉老師 020-36585450 liuyingjuan@gzucm.edu.cn |
13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學 |
李老師 020-36591488 rsk1341@163.com |
14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頭頸外科、胃腸外科、肝移植外科、腎移植外科、婦產科、新生兒科;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學、基礎醫學、生物學、臨床醫學、藥學、藥理學 、中醫診斷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洪老師 020-81887233-31000 rsc@gzucm.edu.cn |
15 |
第三附屬醫院 |
婦科學、針灸推拿學、神經內科學(神經介入方向)、急診醫學或重癥醫學、中醫內科學(血液病方向) |
施老師 020-22292800 gzysyzzrsb@126.com |
引進層次、待遇、程序等詳見學校人力資源部-人才引進網頁:http://rsc.gzucm.edu.cn/rcyj.htm
辦公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東路232號廣州中醫藥大學人力資源部人才工作科
聯系電話:86-20-39358219;郵箱地址: rcb@gzu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