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學,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1958年學院遷至鄭州,1984年更名為河南醫科大學。2000年7月與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合并組建新鄭州大學。 2018年10月,學校成立醫學院,醫學院是學校領導下的教育管理綜合單位,代表學校舉辦醫學教育。2022年3月,鄭州大學醫學院更名為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 2023年12月,學校遵循醫學教育規律,重構醫學院職能定位和機構設置。統籌以下單位: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與健康學院、藥學院、醫學科學院、各臨床醫學院、河南省醫藥科學研究院、臨床技能中心、實驗動物中心、各附屬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第三附屬醫院、第五附屬醫院、人民醫院、附屬兒童醫院、華中阜外醫院、附屬腫瘤醫院、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附屬洛陽中心醫院、附屬胸科醫院、附屬傳染病醫院、附屬腦病醫院)。 2024年,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對原有各先進醫學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臺進行優化整合,建設臨床醫學學科建設創新中心科研平臺,平臺由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統籌組織建設與管理,根據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的六個重點建設方向并依托附屬醫院進行建設,是相對獨立的醫學研究機構。平臺建設堅持“學科牽引、交叉融合、錯位發展、深化協同、實化機構”的原則,采用鄭州大學、附屬醫院、地方政府協同建設機制,由醫院、地方政府(鄭州市、洛陽市、駐馬店市)、鄭州大學三方共同保障支持,其中鄭州大學在人才政策、科研隊伍管理、研究生指標配置等方面給予支持,河南醫學院和附屬醫院共同統籌平臺物理空間。平臺主要承擔學校臨床醫學學科融合創新發展任務,通過進一步強化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學校醫學學科學術水平和附屬醫院醫療水平,增強疑難危重癥診治能力。 鄭州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建設創新中心腫瘤研究方向現有PI包括:董子鋼、常俊標、王紅陽、賈偉平、于政權、萬香波、張振中、劉康棟、李翔等25位教授。因科研工作需要,現面向海內外誠聘腫瘤研究方向博士后,歡迎優秀青年學者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