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區,校園占地面積1100余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專門的消防救援高等院校,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院前身為1978年9月成立的黑龍江省森林警察總隊教導隊。2000年5月由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森林警察學校調整合并為武警森林指揮學校。2003年6月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遷入北京市昌平區辦學。2004年7月開辦本科教育。2006年9月由武警黃金技術學校、武警森林指揮學校和武警水電技術學校合并組建為武警警種指揮學院,隸屬武警森林指揮部領導管理。2011年8月更名為武警警種學院,隸屬武警部隊直接領導管理。在40余年的接續發展中,構建了以森林防滅火為核心,黃金地質勘察、水電建筑、橋梁工程和搶險救援為支撐的人才培養體系,累計為軍地輸送5萬余名應急救援專業人才。先后參與黑龍江、內蒙古、山西等重特大森林火災撲救和云南魯甸、尼泊爾等地震災害搶險任務。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跨軍地改革決策部署,2018年9月29日學院整體轉隸應急管理部,在整合消防院校力量和資源的基礎上,12月29日更名組建為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學院實行“院—部系”兩級管理模式,設置16個處室、8個教學(管理)部系和9個教學輔助、服務保障機構,全日制在校生發展規模7000人,主要承擔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初級指揮員培養,干部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在職培訓,應急管理和消防救援科學技術研究、決策咨詢及相關交流合作工作,參加重大應急救援機動增援任務。學院的組建成立,標志著消防救援教育事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對于加快構建消防救援高等教育體系、培養造就高素質消防救援專業人才、推動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
更名組建以來,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恪守“為黨育人、為消防救援事業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政治引領、內涵發展、特色辦學、質量立院”辦學思路,弘揚“忠勇兼備、知行合一”和“傳承創新、融合奮進”校訓校風,堅持服務國家安全戰略、服務應急管理事業、服務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積極推進學院轉型升級、跨越發展。
人才培養特色鮮明。面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優秀消防員和青年學生兩個渠道招生,青年學生提前批次錄取、入學即入隊,在校學員實行供給制,畢業后定向分配到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任職。堅持紀律部隊建設標準,貫徹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條令》《綱要》。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立聯教聯訓聯考機制,構建“教、學、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校隊一體、教戰結合”,常備森林滅火救援、無人機偵測等應急救援力量,隨時做好參加首都地區和全國重大應急救援機動增援任務。
專業實力穩步提升。堅持“特色學科型、實戰應用型”辦學定位,設置具有消防救援實戰特點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開設消防指揮、消防工程、火災勘查、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搶險救援指揮與技術、消防政治工作等特色本科專業,與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共同開展“直升機飛行與指揮”“直升機維修與工程”2個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初步構建以火災預防撲救為主、特災救援與應急管理相互促進的學科專業體系。深化與國際民防組織、俄羅斯民防學院和圣彼得堡國立消防大學、白俄羅斯民防大學以及北京林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交流合作。列入北京市新增碩士學位授予規劃建設單位,獲批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開辦資格,承辦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網絡學院。
科研創新成效明顯。建有1個部級研究中心(應急管理部森林草原防滅火研究中心),3個校局共建研究中心(與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共建的應急與防災研究中心、應急救援應用技術研究中心,與北京市文物局共建的文物安全研究院)。在建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應急管理部森林草原火災風險防控實驗室、無人機應急救援技術實驗室),1個校所共建部級重點實驗室(與天津消防研究所共建的應急管理部工業與公共建筑火災防控技術實驗室)。牽頭或作為主要參與單位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課題)80余項,申請國家專利20余項,榮獲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研發的翼龍Ⅱ長航時大型無人機應急通信系統、大載重無人機集群滅火等成果在應急救援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師資力量不斷增強。深入實施人才強院工程,堅持引育并舉、以育為主,采取“專、兼、聘”結合方式,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教學團隊,引領特色學科專業發展。現有20余名骨干教師擔任國家森防指、全國消防標委會、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標委會、國家自然災害普查專家庫、北京市應急管理專家庫、消防救援局科技評委會專家,2人獲評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5個集體、30名個人榮獲省部級表彰。實行“教官制”,定期從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選調優秀干部,滿足實戰化教學需要。聘請于全、曹湘洪、閃淳昌等國內應急管理領域知名專家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優秀管理指揮、專業技術干部擔任客座教授。
教學條件日臻完善。建有西峰山教學實踐訓練基地,科技部掛牌的無人機遙感系統綜合驗證場,具有固定空域的無人機飛控師培訓基地,消防技能、石油化工、建筑倒塌、森林滅火、山岳救援等12類綜合訓練場地,物理、化學、消防燃燒學、林火基礎理論等40余間基礎、專業實驗室,新型智慧直播錄播教室、智慧課堂云平臺、慕課平臺等信息化教學設施設備,與國家圖書館共同打造消防救援專業特色館藏資源。
面向未來,學院將以推進高質量育人為主題,以教育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推動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為根本目的,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與繼續教育協調發展的“一體兩翼”教育新格局,為加快建設成為一所“具有鮮明特色、高質量的、與大國應急管理體系地位相匹配的消防救援高等院校”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