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主要開展蠶桑、經濟昆蟲、繭絲綢資源多功能應用技術研究與培訓,桑、蠶、蜂等苗種以及繭絲綢產品質量檢測檢驗,技術服務與推廣等工作。下設家蠶研究室、桑樹研究室、桑蠶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室、經濟昆蟲研究室和行政辦公室。全所現有在職職工43人,其中科技人員34人,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13人;具有博士學位9人,碩士學位16人,在讀博士1人。 建所以來,蠶桑所共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勵50余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項,省、部級獎項15項,廳(市、院)級等獎項30項。在家蠶品種方面,育成華合×東肥、九華×春早等19對家蠶品種,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等。育成的“華明桑”、“紅星五號”、皖桑系列等15個桑樹新品種,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蠶桑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育成桑梓系列果桑新品種及研發的配套栽培技術獲農業部豐收獎及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6項,實用新型專利43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制定省級地方標準11項;出版著作5部。